?
輾轉聽聞辦公室的閑言閑語,竟發(fā)現(xiàn)自己被粘貼拍馬屁的標簽、招致排擠、嫉妒?明明只是想好好工作,卻總是招來閑話,讓人感到委屈又沮喪?事實上,職場內難免會出現(xiàn)「招人忌」的狀況,內部競爭有時候激烈程度甚至超過與競業(yè)爭鋒,但或許我們可以正向一點思考:遭人嫉妒、也許正是你很優(yōu)秀的證明。
接近老板就是馬屁精嗎?
?
前幾天幫朋友慶生,特地找了一間想去很久,隱密又低調的酒吧,雖然隱身在民宅中,但大門一開,里面卻別有洞天,滿滿的植物,甚至還有營火區(qū),觀景臺面對一片河流,很有探險感。
?
喝了幾杯酒后,其中一位剛離職的朋友聊起了離職原因。
?
原來朋友在上份工作中非常賣命,經(jīng)常為了主管兩肋插刀,即使交辦的事情會拖延到自己下班,依然盡力完成。
?
久而久之,雖然工作表現(xiàn)良好,主管也信任,卻因此招致同事的閑言閑語,形容他「逢迎拍馬」,朋友覺得很委屈。加上身體出現(xiàn)狀況,索性離職,不做了,離開那個令他不舒服的環(huán)境。
?
有了這次不愉快的經(jīng)驗,朋友開始覺得本來的產業(yè)環(huán)境不太適合自己,思考轉行。正好碰上多年老友開的餐廳需要人手,需要幫忙,剛好離職的他沒什么猶豫,便加入了。
?
一開始一切都好,正值旺季,店里經(jīng)常忙得不可開交,過了一陣子,同事間開始批評他「有特權」、「新來的憑什么」。原來老板因為缺人手,又信任我這位朋友,因此將一些菜色的秘方交給他,請他幫忙制作,因而招來其他同事的眼紅。
?
說著說著,平日看來堅強的他流下了眼淚。
?
在兩份工作中,朋友都在面對嫉妒,大多數(shù)人是群聚動物,希望被認同。如果能夠在工作中和同事像家人或朋友一樣互相理解、支持,堪稱是最完美的狀態(tài)。
?
可惜現(xiàn)實往往不那么盡如人意,職場畢竟是賺錢的地方,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競爭是免不了的。
?
被嫉妒表示你做得很好
?
聽完朋友的委屈,我即使沒跟他共事過,也能猜到朋友的工作能力是真的不錯,而不是單純自我感覺良好,為什么?
原因很簡單,人不會去嫉妒比自己差、或是跟自己差不多,又沒威脅性的人。有人嫉妒,表示夠優(yōu)秀,而且對別人造成了威脅。
?
回想一下參加同學會的時候,我們會去嫉妒那些過得比較悲慘的同學嗎?應該不會吧,倒是那些過得比自己好一點的人,比較讓人嫉妒。
?
發(fā)現(xiàn)自己會嫉妒別人也沒什么大不了
?
如果反過來,自己是嫉妒的那一方,那也不是壞事,不需要覺得很罪惡感。每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如果人類社會沒有嫉妒這種情緒,大概全部躺平了吧!一點也不會因為看見隔壁國家的人賺這么多錢、開好車、住豪宅而想要急起直追,發(fā)展出更棒更炫的產業(yè)或科技。
?
面對嫉妒,你可以怎么做
?
區(qū)分是普遍情況,還是單一個案
?
如果碰到具有攻擊性的同事,試著回想一下他和你以及其他人的相處,分辨他是只有對你這樣,還是對每個人都這樣?
如果是后者,那就是他這個人普遍的行為,不用特別覺得被針對;反之,如果是前者,則思考是不是因為你們有利益沖突。
?
面對面溝通
?
確定被針對了,何不先嘗試當面或者視訊溝通?有時候電子郵件或者信息因為少了聲音、動作、表情,容易讓人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我曾經(jīng)有位同事,一起遠距工作超過半年才第一次碰面,幾天開會后他把我拉到一旁,說:「我本來覺得你好嚴肅喔!都不敢跟你講事情」,當然,他愿意這樣跟我回饋,就表示我在他心里不再那么有距離感了,后來互動往來也輕松許多。
?
心態(tài)建立:成為老板的合作者
?
有次公司聚餐,按照慣例,上不到第三道菜,大家開始起身敬酒。一陣酒酣耳熱之際,其中一位同事把老板拉到講話,一講就是十分鐘。
?
隔壁的同事不以為然的說:看吧!又在拍馬屁了。
?
很多人也跟這位同事一樣,不喜歡靠近老板,仿佛那樣很俗氣、虛偽。像開頭提到的朋友,一聽到人家這樣酸他,就再也不敢靠近老板了,害怕被粘貼馬屁精的標簽。我卻覺得,那樣有點像叛逆的青少年。
?
生活中,我們當然可以選擇跟氣味相同的人混在一起。擁有同樣的興趣、相近的政治或是宗教理念,甚至要在社交網(wǎng)站上立flag:「支持某某候選人或法案的請不要來信」都不是問題。
?
只是,職場從來就不是談立場的地方,你喜不喜歡對方,彼此合不合得來,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他的任務,銀貨兩訖。
?
你一定見過新聞畫面上,在立法院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的政治人物,或許也知道兩人其實私下有說有笑的,還會一起吃飯呢!因為他們太明白每個人在不同的場合都有不同的任務,仿佛戴上不同角色的帽子,戴著的時候要專心扮演,脫下后,也可以回到本來的樣貌。
?
你說這樣多累?恩,我倒覺得可以不去考慮對方的三觀,只在乎任務完成,簡直輕松太多。(當然,這些任務不包含違法或是不道德的行為哦)
?
換個位子吧!
?
如果溝通無效,真的受不了,就換個位子吧!職場上大家總是來來去去,也沒有一定要待在哪個位置不可,尤其是一些頗具規(guī)模的公司,其實鼓勵員工內部轉調。與其讓員工跳槽去競爭對手,不如把人才留在公司內,好好培養(yǎng),日后仍是公司資產。
?
說不定在別的部門歷練過一圈以后,更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更走出屬于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
?
把距離拉大
?
在職場上還有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我發(fā)現(xiàn)大家比較喜歡拿身邊同事的言行做文章,反倒是總經(jīng)理的話題比較少引起討論。尤其是受到老板器重的同事,從休假去哪里、私生活怎么安排、和哪個客戶應對又怎樣不妥當了都可以被拿出來品頭論足一番,而對于總經(jīng)理,大家頂多就是猜猜下一步要高升去哪、或是那天又怎么電了屬下。
?
原因在于,我們天生只會嫉妒過的比自己好一些的人。那些人在我們眼中,能力、資質甚至起跑點都差不多,甚至還比較差,但卻發(fā)展得比較好,老天爺真是太不公平了!
?
所以要避免被嫉妒的方法,正好是低調、謙虛的相反,而是盡力的表現(xiàn),越爬越高,把自己跟嫉妒者的距離拉大,大到人家都忘了要嫉妒。
?
走向一人公司
?
如果真的完全不想處理人際關系,又必須賺錢維生,那就成立一人公司吧!作家于維暢曾經(jīng)是外商公司的總經(jīng)理,因為實在厭倦了工作之余,還需要花費許多心力處理人事,覺得不能夠把時間跟精力專注在自己最有熱情的工作本身,因此成立了一人公司。
?
一人公司不追求規(guī)?;?、利益最大化,而是將所有非公司核心業(yè)務的事務外包或者舍棄,只專心做最有價值的事情,譬如創(chuàng)作。
?
幾年后,收入早已突破當年當總經(jīng)理時的薪水,并且擁有上千位追蹤者,將一人公司的理念影響更多人。
?
職場上的嫉妒其實是你工作表現(xiàn)不錯的證明。有時候別人怎么對待你,是因為他們是怎么樣的人,而不是因為你是怎樣的人。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