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試被問到上一份工作薪水、離職原因,商業(yè)談判交涉價格被問到最高能出價到多少,像這樣的棘手問題到處都有。我們的本能往往是實話實說,然而筑招網(wǎng)小編覺得,有時候太老實可能會讓我們陷于劣勢,想要不說謊、不拒答又能夠翻轉(zhuǎn)劇本,不妨試試借力使力。
?
像你在面試一份你非常期待的工作。你正在尋求新的挑戰(zhàn),而這份工作就像是老天爺給你的響應。頗具競爭力的企業(yè)、令人稱羨的職位,還有值得期待的升遷機會,你都可以一次擁有。
?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面試官感覺很欣賞你,但就在此時事情出現(xiàn)了一點曲折。在問過你之前的經(jīng)驗跟與新工作相關的技能之后,面試官問起了你前一份工作待遇如何。
?
像這樣的棘手問題到處都有。在商談生意時,潛在買家常會被問到他們愿意出什么價格。在賣車的時候,潛在的賣方會被問及待售車輛的維修紀錄。而在面試工作時,應聘者常被問到他們前一份工作為什么離職,他們是否已經(jīng)拿到其他工作機會,甚至是他們的生育計劃。
?
這類情境感覺像是無解的難題。那些問題不僅讓人如坐針氈,有些時候還根本就不合法,而且你會覺得自己被逼到了死角。
?
我們的本能往往是實話實說。也就是正面回答,說出完整的真實故事。
?
然而,當個老實人往往會讓你付出代價。比方說在協(xié)商過程中,披露私人信息可能會被對方占便宜。同樣地在面試工作時,把前一份工作的待遇、離職的理由或生養(yǎng)下一代的規(guī)劃攤開在臺面上,可能會讓你錯過這份工作,或者是錯過這份工作應有的待遇。
?
問題是,實話實說會讓我們陷于劣勢,其他選項也未必就會比較好。
?
拒絕回答也同樣會造成問題。想也知道,沒有人喜歡拒絕回答問題的人。再者,我們拒答是為了想要保護自己的隱私,但不回答本身也是一種回答,這種無形的答案所揭露的往往比我們想的還多。比方說被問到為什么離開上一份工作,而你回答還是先別說好了,其實等于告訴對方這背后藏著一些負面的什么,不然你有什么好隱瞞的呢?
?
說謊也一樣要不得。我們可以試著避重就輕,或是編造一個彌天大謊;但說謊不僅非正人君子所為,要是被拆穿還得付出更大的代價。
?
總的來說,在面對直截了當而棘手的問題時,我們很容易覺得怎么做都不對。
?
面對不方便正面響應的問題,他們反過來提出了相關的疑問。
?
仿佛在隱瞞事實的人很難取得信任。也因如此,如果我們明確地表示拒絕回答問題,就算那是個有點過分的問題,對我們自己也是有傷害的。
?
隱藏秘密常常會讓對方心里不是滋味,但探詢信息就沒有這個問題。事實上正好相反。譬如在工作面試時問問題,會是應征者用來表現(xiàn)對職缺跟這間公司感興趣的一個好辦法。況且如同前面建議研究所顯示的,人都喜歡被人請益。
?
所以說,用相關的問題來回答問題,便能翻轉(zhuǎn)劇本。這么做并不會讓人覺得你在回避問題,而會讓人感覺到你的興趣跟投入。我們不會因此顯得不討喜或不老實,我們只會因此顯得在乎、顯得想要知道更多。
?
但比起這些,更重要的是提出這種問題可以四兩撥千斤,讓現(xiàn)場的注意力從棘手問題上移開。謝絕回答除了讓我們看起來在閃爍其詞,一個更大的麻煩是無法轉(zhuǎn)移掉話題。發(fā)問者仍可以窮追不舍,而且真要說,拒答反而放大了潛在答案的重要性。就像在司法場合中,被告一旦搬出中國憲法法規(guī)(人民擁有不自證己罪的緘默權(quán))來拒絕回答問題,下場往往是讓人感覺更加可疑。
?
而問題就像聚光燈:它們會把注意力聚焦在特定的主題或信息上。所以當我們用相關問題去響應別人丟來的困難問題,便可以將聚光燈的焦點從我們身上挪開,讓其他的人事物成為新的焦點所在。
?
研究發(fā)現(xiàn),四兩撥千斤的確是響應直面問題的最佳方案。比起誠實揭露信息,四兩撥千斤會讓買家在談判中獲得較有利的結(jié)果(用比較實惠的價格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同時也不會因為閃避問題而被當作不可信、不討喜的人。
?
四兩撥千斤在各種棘手的處境中都派得上用場。比方說:
?
在交涉價格時被問到我們這邊最高能出到多少?我們可以反問您心中有數(shù)字了嗎?
?
或者在工作面試時被問到我們上一份工作的薪水是多少,我們可以反問(您可以稍微透露一下這個職位的待遇范圍嗎?)。
?
四兩撥千斤除了幫我們守住切身信息以外,也可以替我們照顧到發(fā)問者的心情。當有人問起某場簡報他們表現(xiàn)得如何,或是問起某件衣服在他們身上好不好看,而你不想說謊時,四兩撥千斤就可以提供我們緩沖空間。你自己簡報完感覺怎么樣?或這款式挺有趣的,哪里有在賣?等說法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并爭取時間,你可以看后續(xù)的發(fā)展決定是要友善地說出真相,還是就這樣算了。
?
不過,一如我們前面討論過的各種策略,四兩撥千斤也得用對方法才行。四兩撥千斤不是單純地用問題去回答問題而已。這一招要有用,你反問的問題必須要緊扣原本的主題。比方說面試官問你前一份工作的薪水,你就不能問他早餐吃什么,因為那樣就不是四兩撥千斤,那樣叫作顧左右而言他,同樣讓人感覺在閃避問題。
?
這一招的訣竅在于問出一個能表示你對他所說感興趣的問題。這個問題必須要讓人覺得我們是在尋求相關的信息,而不是在掩蓋信息。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