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招網資訊:有時候我們會特別擔心某些事情,而且一直憂心忡忡。放棄掌控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千萬不要對自己太過于嚴苛。我們之中有些人(尤其是童年遭受過創(chuàng)傷)已經建立了非常強烈的抗拒心態(tài),這個心態(tài)不容許我們輕易放下心結,無法松懈下來。倘若你發(fā)現自己對某件事一直鉆牛角尖地胡思亂想,停也停不下來,請試試以下這幾個方法。
?
1.對風險的可能性進行實際評價
?
假如你擔心可能會有事情發(fā)生,那就做一下沙盤推演。可能發(fā)生的最壞情況是什么?實際上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人生路上必定會有一些風險,但通常遇到的風險都很低。所以請關注應該會發(fā)生的事,而非說不定會發(fā)生的事。
?
對患有嚴重焦慮癥通常稱為廣泛性焦慮癥的人來說,長期的憂慮會造成精神耗弱。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技巧能夠減輕憂慮,讓人們更專注在生活上。
?
你可以試著進行一些不確定感的實驗,
?
先選擇一個問題,像是想要增進人際關系,但是對參加聚會感到焦慮
?
然后預測會發(fā)生什么事,我去參加聚會,卻沒有可以一起聊天的人,所以只能一個人坐在一邊,
?
你挺得過來嗎?(應該可以)
?
這樣的實驗可以增加不確定感的抗體,把擔心的問題或狀況寫下來,多練習幾次,就能夠越來越準確地預測那些恐怖結果的發(fā)生機率。(比你想像的少很多喔?。?/span>
?
2.做計劃,然后放一邊
?
急于做計劃有時候是一種暗示,顯露出你確實需要做一點心理準備,之后才能感到安心和放松。那就去做吧!但完成之后就請停止繼續(xù)想個不停。因為一旦真的處于壓力狀況下,你需要的是在那個當下評價實際的處境而不是你想像的情況,這樣才有效。關注當下是一種機智又有彈性的心態(tài),所以請具體地模擬可能的狀況并做計劃,然后畫下休止符。接下來就該回到你目前所在。
?
身為一個曾經擁有強烈控制欲的過來人,我已經養(yǎng)成了一個終生受用的習慣,那就是每天晚上先列出待辦事項,然后就放在一邊,如此一來我就不會一直想著明天要做哪些事或又想要增加什么,然后搞得翻來復去,輾轉不成眠。這個習慣也成了我每日的放松儀式之一。
?
3.不必煩惱全世界的事
?
你不是一座孤島,也不是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大泡泡當中。這個世界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居住環(huán)境,有些事情勢必會波及到我們。我們每天都會接收許多的新聞資訊,我自己在上一次的選舉期間,每分鐘都想知道又有什么新消息,不斷查看每一個新聞網,搞得自己筋疲力竭,也睡得很糟。有時候我連半夜都在看新聞!
?
過度的媒體信息──特別是在災難期間,實際上是造成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的主要因素。根據充分的研究顯示,在危機期間觀看新聞報導并不會讓我們感覺更好,反而會更糟。在九一一事件之后的一項調查中也披露,觀看越多媒體報導尤其是圖像媒體的人,在三年后會出現更多焦慮癥狀及健康問題。在現今這個日益緊密連接的世界中,大多數人都能隨時獲知全球各地的消息,然而基于科學研究的結果卻是:我們不應該知道得太多!
?
因為不斷地反復想知道或確認,并不是因應這個充滿不確定性世界的好方法。請問問自己:這樣的確認或檢視是否有幫助?可以暫時置之不理嗎?新聞一直都會推陳出新,永遠都有播不完的最新消息,事實上我們也很少需要接收即時新聞。當你覺得急切地想要知道某個消息時,請告訴自己等一下,新聞會一直都在。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