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究效率、進度和責任分工的建筑行業(yè),我們總被教育要友善待人、樂于協(xié)助。但你是否想過,太過好說話、過于善良,也可能讓你在職場中失去立場,被邊緣化?來看看建筑公司行政助理小美的故事,也許你會看到自己的影子。
?
小美在一家大型建筑設計公司擔任行政助理。她性格溫和,笑容常掛臉上,誰有事找她幫忙,她幾乎從不拒絕。文件處理、場地協(xié)調、會議安排、甚至項目團隊的瑣事,她都一一接下,漸漸成了公司的“救火隊員”。
一開始她覺得,能為大家解決問題是種價值體現。但時間久了,小美開始吃不消:別人下班了她還在趕資料;項目加班她總是陪著撐到最后;自己的正職工作常被拖延,累得身心俱疲,卻無人替她分擔。
最讓她心寒的一次,是公司某個大型項目突擊趕工。項目經理臨時把協(xié)調任務交給她,她連續(xù)三晚熬夜準備匯報資料。結果交付當天,會上只字未提她的貢獻,連一句感謝都沒有,仿佛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
那一刻,小美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太“配合”?太不懂拒絕?是不是太想當“職場好人”,反而讓自己沒有底線?
現實中,這種情況在建筑行業(yè)并不罕見。特別是在大型項目周期長、任務繁雜的公司,你越愿意撐,別人越愿意躲。最后承擔壓力的是你,掌聲和資源卻未必有你的份。
?
不是讓你變冷漠,而是提醒你:幫助別人,不等于犧牲自己。
?
當同事請你“幫個小忙”,判斷這是否超出你的職責或會影響你的本職工作。如果是,就要學會婉拒或設定合理時間,不用犧牲自己來維持“好人”形象。
?
不是非黑即白,不幫也能“講道理”。比如可以說:“我可以幫忙,但我這邊還有點急事,可能得晚點處理?!边@比直接說“沒空”更有效,也不傷人情。
?
不是什么事都要無償幫到底。適當表達自己的需要,比如:“我這邊可以先幫你出個初稿,下次你能不能幫我聯絡供應商?”這是職場中的互惠,不是小氣,而是成熟。
?
除了做雜事,也要發(fā)展硬實力。學習報建流程、掌握成本管控、熟悉招投標規(guī)則等。只有當你專業(yè)上有話語權,才不會被當成“萬能小幫手”。
?
?
項目忙可以理解,但如果你連飯都顧不上吃、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最后項目也可能因你“撐不住”而受影響。該休息時休息、定期健檢、心理減壓,一個健康的你才有資格繼續(xù)幫人。
?
你的領導、甲方、合作單位不會因為你“很幫忙”就高看你一眼。他們在意的是你能不能讓項目順利推進、材料到位、圖紙準確、進度準時。職場上真正讓人尊重的,是可靠、專業(yè)、邊界清晰的人。
?
當你發(fā)現有人頻繁轉嫁責任,或對你的善意得寸進尺時,不妨用一些不直接對抗的方式化解:
比如,有同事總想把任務丟給你,你可以開玩笑說:“你最近項目太忙了吧?連我這行政線都快被拖下水了,等我先處理完這堆材料,看有沒有空搭把手?!?/span>
或者面臨不合理的安排,你也可以婉轉提議:“這個任務好像需要多方協(xié)調,我怕自己一人效率不夠,不如拉個小組一起推進?我也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了解更多流程。”
既展現了配合態(tài)度,又不會輕易把責任全攬身上。
?
說到底,職場不是看你多努力,而是你是否懂得經營。過度善良,只會讓你淪為邊緣角色。而聰明的善良,是懂得衡量價值、保護自己、也尊重別人的一種成熟方式。
職業(yè)發(fā)展的核心,不是“被喜歡”,而是“被尊重”。你可以幫助別人,但前提是你站得穩(wěn)、站得住。你不是誰的備胎,也不是默認的接盤俠。
?
善良,是選擇幫人;成熟,是知道什么時候該拒絕。
在這個節(jié)奏飛快的建筑職場里,愿你溫暖、有界限、有底氣,也有余力前行。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