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職場上的比較這是人之常情。
在職場生涯規(guī)劃或職場發(fā)展上,我們難免會陷入與其他人比較的迷思,不論是從職位、薪水、公司規(guī)模、升遷速度等。
例如,我們曾有客戶想選擇一條與現(xiàn)在工作截然不同的道路,可是他卻有點擔心同儕與異性朋友會如何看待他的想法。
因為截然不同的道路,往往你可能會遭遇某種程度的歸零,讓你覺得很不自在…
我們可以理解,而這也是讓我們會想這篇文章的原因。
?
?
?
當你想要避免自己陷入同儕的比較時,用以下問題問問自己,拉回自己的專注力。
?
?
?
1.你想要得到什么
?
?
?
?
不可諱言,今天我們工作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從工作中獲得報酬。
因為,生活是現(xiàn)實的,大部分的人每個月都需要付賬單。
也因此,我們必須要從工作中得到一定的報酬,讓我們可以維持每日的生活。
可是,除了金錢之外,工作其實還能讓你獲得其他東西,又或者是說,你是否曾想過你想從每份工作中得到或累積什么?
舉例來說,你想透過工作,訓練你有一個更周詳?shù)乃伎寄芰Γ阆M逵晒ぷ髋囵B(yǎng)你的耐心,你希望運用工作發(fā)展你的領導能力,又或是你希望能利用工作出國拓展你的視野與網(wǎng)絡。
甚至,你可能希望藉由工作,找到你適合的人生伴侶(這的確是有些人的目標)。
每個人在工作中,除了獲得金錢報酬之外,往往也希望從工作中達成不同的目標。
當彼此的目標不同時,你就不能用相同標準去衡量你是否成功。
當然,金錢的確是我們?nèi)スぷ鞯囊粋€原因,但任何事都會有不同的面向,人生也不像在實驗室一樣,你可以控制所有的變項,讓你在一定時間創(chuàng)造某種成就。
也因此,除了金錢外,你可以有多樣不同的衡量標準,僅僅單純衡量一項指標并不客觀。
?
?
?
?
所以今天如果你發(fā)覺陷入同儕比較的情況,而且讓你感到有些不舒服,找出你還想從工作中得到什么,找出你對職涯發(fā)展的其他衡量標準,你會更易跳脫同儕比較。
?
?
?
?
?
2.你想如何幫助你的家庭
No worldly success can compensate for failure in the home.
–David O. McKay
或許你也是這樣,工作上的成就,對你來說不具意義,如果你今天無法照顧你的家庭,或讓你的家庭變得更好。
的確,很多人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家人能過更好的生活。
就算你今天衣食無虞,很多人工作的目的也是希望讓他的家人為他感到驕傲。
所以今天當你發(fā)覺你陷入同儕比較時,問問自己你的工作能如何幫助你的家庭?
也許,你希望讓家中的孩子知道責任感的重要性,
或者,你希望讓孩子知道,一分耕耘就會一分收獲,
或許,你期待讓你的家人知道,世界上并非所有事都能心想事成,但不能放棄希望與嘗試。
你的工作是一個賺取收入的媒介,但也是一個可以幫助家庭增進經(jīng)驗與學習智慧的工具。
你希望透過工作帶領家庭成員學習到什么樣的重要觀念,而這會對他的一生可能會有莫大幫助。
當你發(fā)覺你陷入同儕比較,往往是因為你將焦點過度放在自己身上。
轉(zhuǎn)換一下,將焦點轉(zhuǎn)換到家人身上,思考你的工作對他們能產(chǎn)生什么啟發(fā)與幫助,這會對他們的未來有什么影響。
?
?
?
那么,你今天就更能跳脫你與其他人之間的比較,拿回你的專注。
?
?
?
?
?
?
3.你想如何幫助這社會
?
?
?
?
如果行有余力,避免陷入同儕比較的另一個方式是思考你的工作能如何幫助這個社會,讓這社會變得更好。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
你我也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幫助我們整體社會能變得更好。
如果你可以用更高層次和視野看待你的工作,那么你就不會太關注在同儕比較。
你會更大器地思考你今天能如何改變你所處的環(huán)境,如何幫助你的社群、你的組織、你的社區(qū)、你的國家變得更好。
?
?
?
?
當你將視野拉得更高,你就更不容易陷入同儕間的比較。
?
?
?
?
?
4.你想要變成什么樣的人
?
?
?
?
?
?
?
?
工作,跟家庭環(huán)境一樣,會形塑我們的思考,會讓我們變成一個不同的人。
我們永遠相信,變成更好的人,是件比在短期間獲得更多的金錢還重要的事。
因為,當你變成更好的人后,就算你現(xiàn)在的收入不如預期,你也將吸引到對的人,而你的收入與財富最終也會逐漸地往上發(fā)展。
當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你的商業(yè)、職涯、生活各面向也都將有所改善。
所以當你發(fā)覺你今天陷入短期式同儕比較時,問問自己這幾年,在個人方面獲得多少成長,包含思維、技能、網(wǎng)絡等。
你是否逐漸變成你想要成為的人,今年的你與去年的你有什么樣不同,你是否有逐步取得你想要的成長。
?
?
?
這些都會幫助你擁抱更長期的思考,避免你陷入短期式的同儕比較。
?
?
?
?
5.為什么你想達成這目標
?
?
?
?
為什么(WHY)的力量是非常強大有威力的。
透過找出自己的為什么,讓Apple擁有眾多忠實的粉絲,并使Apple成為2019年世界最有價值第2名的品牌。
透過為什么,也讓馬丁路德博士成功號召25萬名的群眾,不分膚色與性別,去聽他在1963年8月28號在華盛頓特區(qū)I have a dream演講。
同樣的,也是因為找出自己的為什么,所以讓萊特兄弟能凝聚其團隊,且比另一位更有資源的對手,更快打造出飛機造福人類。
找出為什么,是以上這些人能創(chuàng)造出卓越成就的核心原因。
也因此,當你知道你為什么想要從事這份工作,如何幫助你的家庭,社會,幫助你自己變成更好的人,那么你今天你就更能夠堅持下去。
你就更不易掉入同儕比較的迷思,因為你很清楚知道你為什么要從事這工作,要做出這選擇的背后原因。
如此一來,你就不會嫉妒同儕的好表現(xiàn),而是會為他慶祝。
你也不會想與他們比較,因為每個人的目的不同,起跑點也不同。
?
?
?
?
其他人短期的成就也不會讓你分心,你會專注在長期目標并更愿意堅持下去。
?
?
?
?
?
社會化,不代表相同我們都受過教育,而我們也都很可能因為社會的輿論或壓力,要求自己能成為社會上所期待的那種人。很多人稱這是社會化。
社會化并沒有錯,但社會化并不代表我們就一定成為跟對方一樣的人,跟對方擁有一樣的目標,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自己。
如果社會化真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么這目標應該是鼓勵每個人都能發(fā)揮自身潛質(zhì),幫助自己變得更好,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
也讓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變得更好。
這才是真正的社會化。但,這并不代表我們要做一樣的事。
也因此,當你感覺到你有點過度在乎同儕的認同與比較時,用以上問題問問自己,你想得到什么,你想如何幫助你的家庭,你想如何幫助這個社會,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為什么要達成這些目標等。
這些問題會幫助你抵抗與跳脫同儕比較的壓力,幫助你拿回專注,創(chuàng)造屬于你真正的成就。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